第二十三期紫琅大讲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做客我校第二十三期紫琅大讲坛

发布时间:2020-10-09来源单位:南通理工学院责任编辑:浏览次数:1689

10月9号上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做客我校第23期紫琅大讲坛。他以《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为题,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生动的学术讲座。我校致力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顾建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技术”的内涵及其时代特征,对开展“知行合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校长、党委书记王宝根教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李晏墅教授,副校长吴国庆教授等参加讲座。讲座由李晏墅主持。

顾建军教授通过引用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论述、美国《2061计划》对技术的阐述,辅之以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华为凭借自己拥有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受制于美国的励志案列,指出,当代社会,掌握技术至关重要。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报告也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顾建军教授根据南师大《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国民技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自2018年11月开始的对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2326名学生进行的技术素养的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得出应用技术型本科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技术问题解决能力较为低下,折射出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顾建军教授重点阐释了“技术的现代维度及其理解”和“技术素养的结构及其教育”两部分内容。他从“技术”的本质入手,介绍了古代技术的意向性与二维结构、近代技术的体系性与三维结构、现代和后现代技术的集成性与技术的多维性,据此得出技术的现代维度:物性维度、人性维度、知性维度、活性维度。他指出,技术素养体现在参与技术活动、管理技术、使用技术、理解技术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参与技术活动表现为积极的姿态、技术的敏感、积极地探究、主动地学习;管理技术体现在技术产品的选择及决策、保养及维护中;使用技术包括正确、高效、负责任、具道德地使用;理解技术不仅指理解技术价值,同时还包含理解技术规范、技术语言和技术伦理。

他认为,多维度把握现代技术的本质,发挥技术教育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当代的科技文明、明晰技术发展的价值感与道德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规范性知识、默会知识的有效建构;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发展;有助于学生以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完满人格的建构和工匠精神的良好培育。他强调,工具使用、材料加工、设施操作、图样绘制、零件装配、表面处理、产品优化等技术知识,具有大量的程序性知识、规范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特征,它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来说尤为珍贵,是对认知科目学习的一个有益补充。他还强调,对技术现代维度的多元认识敞开了“百科全书式”的技术世界,为技术教育价值体系的崭新建构提供了无限生机,也为我们当下的教育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李晏墅教授认为,此次报告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幽默且具有哲理,同时也给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和专家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为学校今后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人物介绍:

顾建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江苏省“333工程第四期第二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江苏省宣传文化“五个一”人才,2020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组成员,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ITEEA)中国大陆区负责人、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装备协会副会长等,并兼任澳门城市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技术教育科博士生导师等。长期从事技术与工程教育、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被众多专家学者引用。先后出版《教育与反贫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法》《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建构》等十几部著作。

(供稿:施凤燕、大学生记者谭延畅   摄影:邵鹏琛   编辑:侯红梅)